北宋文坛 “顶流” 欧阳修:12 首七绝赏析,每首都藏着人生况味
提到北宋文学,欧阳修是绕不开的 “关键先生”。他不仅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还一手提拔了苏轼、王安石、曾巩等文坛巨匠,堪称北宋文风的 “掌舵人”。
提到北宋文学,欧阳修是绕不开的 “关键先生”。他不仅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还一手提拔了苏轼、王安石、曾巩等文坛巨匠,堪称北宋文风的 “掌舵人”。
人生宛如一条长路,所过之处荆棘横生;豪情就像一盏灯火,终有微光照亮前路。历史上很多才子遍历各种困厄,尝过无数苦涩,依然未让风霜磨去锋芒,甚至怀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旷达,于是便能逆风举步,留名千载。
41首,诗词轩一群题图诗练笔以“满地蒹葭多如我,每经风雨折弯腰”为意,限七绝,限平水韵,每人限一首。
上联“桂蕊飘香秋正好”描绘了一幅秋日桂花盛开、香气四溢的美好景象,同时“秋正好”三字点明了时节之佳。为了应对此上联,下联需要选取与秋日相关的另一自然景象,并同样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其特色,同时保持与上联在意境上的和谐统一。应对策略上,可以考虑选取与桂花香相呼应
《咏书承贤》系列,是张占一教授以中国书法史和历代书法名家为歌颂对象的古典诗歌作品。这个系列不仅展现了张占一教授深厚的国学与艺术修养,也体现了他通过传统文学形式弘扬中华文化的深心。
山林中透着寒凉,连日的秋雨,终于停了。云开雾散,一轮旭升,冉冉升起。旷野中,没有一丝风,焜黄的野草,却在轻轻地晃动。佳人定晴一看,原来是几只野兔,正在细闻草丛中的野花呢。
山居文/林海归隐山居近岭巅,依云枕月梦无边。无闻俗事逍遥客,坐数兰花恰如仙。【七绝】山居文/林海谁共谁人酒一坛,书生穿着破衣衫。大鹏不作飞天梦,但爱观兰卧石岩。【七绝】山居文/林海兰花朵朵雾烟霾,细雨丝丝一小斋。名若浮尘皆拂落,炉前煮酒又添柴。【七绝】避秦文/
注:“月牙飞瀑”,是指济南市五龙潭“月牙泉”喷涌的自然奇观。它的喷涌(海拔最的泉口)标志着济南所有名泉(72泉)都已处于活力喷涌最旺、最猛的时期。
细雨丝丝缕缕,从空中飘落下来;轻吻着深秋微黄的木叶。午夜的钟声,滴滴答答;晚风拂面,的确有些凉了。红楼中,烛光通明,她还未入眠。只见她,翠袖托红腮,也许在思念着远方。
山居文/林海阅尽人间忘俗尘。天涯和记笑浮云。初心未改傲王君。犹恋花前频对影,难忘月下韵诗文。如今陋室酒添斤。【虞美人】江边文/林海书生独坐瓯江岸,月下心情乱。风吹碧水皱涟漪。隐约佳人相顾、步难移。曾经怀着天涯梦,无奈谁人懂。可悲留下几多伤,我问从今何去、断柔肠
创作感言:三首作品分别以七绝之酣畅、五绝之凝练、五律之铺陈,从不同角度展现"民权帝森酒"的品质、历史与人文价值,兼顾地域特色与诗意表达。第一首述其酒质与历史底蕴,第二首主写文化传承。第三首写其工艺以及情感共鸣。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中,明代文嘉的行书《七绝诗》轴堪称一件兼具文学意趣与书法美感的佳作。这幅纸本作品纵121.3厘米、横25.3厘米,是文嘉79岁高龄(明万历七年,1579年)所书,字里行间既有岁月沉淀的从容,又不失文人雅韵。
《牵心》雨丝如愁织夜深,伞影沉吟各难禁。恨晚相逢缘已浅,——请续尾句[心][作揖]上联:缘浅相逢晚上联:烟雨巷深影独上联:油纸伞撑烟雨梦上联:恨晚相逢,终是江南烟雨散上联:一曲清歌无尽头,空对西楼月下联: 您请[心][微风][微风][微风][心][心]抛砖引玉
文彭作为明代书法界的重要人物,其笔下的《草书七绝诗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草书形制,单幅尺寸约29.1×36cm,虽幅面不大,却尽显文人书法的雅致意趣,将诗与书的融合推向了精妙境界。
一、风梳柳线千缕柔,半亩秋光入眼眸。叶染鹅黄笺上落,云裁素练水中游。二、暑散晨雾测寒暑,稻垂谦谷量春秋。桂香半窗茶烟袅,天淡云浮月影周。三、浮名散作闲云去,野鹤随波自在舟。但守清欢一炉暖,余生淡墨写清幽。四、阴阳均分昼夜同,得失随叶落从容。素心
杨元花,女,1954年9月出生,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人,揭阳诗社社员,揭阳榕城作家协会会员,《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编辑委员会认证诗人,中华诗书画派成员。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毕业于汕头大学医学系,儿科副主任师,从事医师工作
冯志远,四川省峨眉山市人。生于一九四三年。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从事教育事业四十七年,先后任中学校长,书记十多年。自幼攻读诗词,曾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诗歌、文论、报告文学几十篇。从二OO四年起已出版《奈河桥集》一卷、二卷。近年致力于格律诗词的研究。荣获2
诗作者李增,1963年11月出生,山东省邹平市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诗篇2000余首,获得全国举办的“三羊开泰暨十二生肖”诗书比赛一等奖,获得第一届、第二届“国粹杯”中华诗词楹联大赛一等奖,获得“红船百年”全
华夏文明博大精深,风流人物层出不穷,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王阳明与曾国藩宛若两颗耀眼的星辰,他们不仅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而且也深受后人崇敬。
中秋月,是中国人心中最浪漫的文化符号。诗人们或叹时光易逝,或抒思乡之苦,或赞月色无私,或寄闲适之趣。这12首七绝作品,藏着独特的中秋意趣,每一句都裹着最真挚的人间情感。循着这些诗句,我们既能赏尽不同时代的月色之美,更能读懂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中秋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