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柳絮填词春满岸;曾家竹篱邀对
上联“柳絮填词春满岸”,描绘春日柳絮飘扬、景色明媚,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氛围,同时融入“填词”在书画中的意境象征,展现文人雅致生活的情趣。辞藻优美,意境深远。
上联“柳絮填词春满岸”,描绘春日柳絮飘扬、景色明媚,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氛围,同时融入“填词”在书画中的意境象征,展现文人雅致生活的情趣。辞藻优美,意境深远。
缘聚青山造化功,“缘聚” 暗喻佛法因缘和合之理,呼应万佛园作为佛教陵园的核心精神。“青山造化” 既指景区依山而建的自然格局(清东陵风水宝地延伸),亦暗含“自然即佛性”的禅意。莲花净土翠微中,“莲花净土” 双关佛教极乐世界象征与景区实景。万佛园以莲花为重要景观元
文/辉叔(广东_许日辉)(一)芦花絮落抱水眠,梦入初冬又一年。雨打残荷声声泪,风吹弱柳冷冷弦。(二)残塘晚景未听蛙,浅水低亭铺落霞。野旷初冬云影淡,舟横古渡日西斜。(三)寒云瘦雁去无留,败草凝霜曲径幽。一道残阳铺冷水,初冬鹭影恋汀洲。(四)一叶方舟野渡横,初冬
朱全忠把持朝政,60岁的韩偓,写下有一首七绝,坚隐逸之念,断回朝之想,值得细细品读!
在晚明书坛革新浪潮中,张瑞图以“离经叛道”的笔法杀出一条新路,其《行书李梦阳七绝诗轴》便是这一时期的经典力作。这幅绢本行书纵148厘米、横46厘米,现藏于南通博物苑,以雄健奇崛的笔势演绎古典诗意,既见文人风骨,又破传统樊篱,堪称晚明书法“尚奇”风尚的鲜活注脚。
若论中国诗歌的璀璨明珠,唐诗当属最耀眼的一颗。在几万首唐诗中,有五首诗如同殿堂最顶端的瑰宝,代表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古体诗等不同诗体的最高成就。
1949年12月12日,应周恩来总理和众多文学界老友的诚挚邀请,老舍终于回到阔别十余载、魂牵梦萦的故乡北京。为安顿家人并静心写作,他用自己的稿费在东城迺兹府丰盛胡同(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购置了一处小四合院。老舍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十几年,他归国后的全部作
诗作者李增,1963年11月出生,山东省邹平市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诗篇2000余首,获得全国举办的“三羊开泰暨十二生肖”诗书比赛一等奖,获得第一届、第二届“国粹杯”中华诗词楹联大赛一等奖,获得“红船百年”全
把生活过成诗的这个开心老头,他是湖南张家界山沟沟里的泥巴腿子,从小性格就开朗,直肠子,什么事,什么话都是竹筒倒豆子,从来都不掖着藏着,心里不装任何事。在许多人眼里,就是傻子一个。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么个傻子一个,老了后竟然把生活过成了诗。
吴石(1894~1950年),字虞薰,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仓山区)人。1914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9年赴日留学,回国后在南京陆军大学任教,1936年晋升少将。
说起唐朝那些大诗人,王昌龄绝对是绕不开的名字。他那七绝写得太绝了,边塞的豪迈、闺怨的细腻、送别的深情,全都捏得死死的。很多人背他的诗背到滚瓜烂熟,却很少深挖他的下场。王昌龄这辈子仕途上头破血流,晚年赶上安史之乱,好不容易想回家看看爹妈,结果在回乡路上因为几句牢
从疫情为百度朋友写到红楼梦。再为中科院所作,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温泉到老黑山火山口到龙门石寨,石海,张爱萍提字。
处处相思处处愁,常常异梦破魂游,层层加码终难锁,密密强封也浸忧。
从疫情为百度朋友写到红楼梦。再为中科院所作,从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温泉到老黑山火山口到龙门石寨,石海,张爱萍题字。
周金山,1954.8.出生,安徽省南陵县人,热爱并坚持古诗创作。2024年度分别荣获;城市头条编委会授予的“先进工作者”荣誉;现代名家书画网“梦想文学家”文学大赛获“优秀奖”;名篇、金榜头条“华夏文豪杯”文学大赛荣获“特等奖”、“突出贡献奖”;全国第七届“孔孟
董元奔以平水韵七绝按历史时序吟咏周初至清末文人,考察其经历,感受其心跳。每十个编号为一辑,每个编号或不止一首,每个编号后作者撰有注释(部分注释系作者考证成果或作品解析),每辑后有时附作者简介。
本版“华学体”对话,专为具备基础认知、追求进阶的“中级小白”打造,以“AI框架+命令”为核心脉络,串联“账号成长(5万粉)—内容成果(40万展现)—实操场景(文案/配图/短视频)”三大维度。对话前先以两首七绝提纲挈领,再通过场景化交流拆解实操方法,让小白既能借
这首《出塞》,如一道划破盛唐夜空的闪电,照亮了千年诗史。它的作者王昌龄,被后人尊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然而,当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会发现这位诗坛巨匠的一生,远比他的诗句更为曲折动人。他从寒门学子到边塞诗人,从进士及第到屡遭贬谪,最终在安史之乱的混
陈进修,上海市崇明区总工会退休。热爱诗词书法,现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文笔精华研究会会员、崇明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天下诗词文学社常务副社长、崇明区向化乡愁诗苑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市崇明书法家协会会员,九州枫林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峨眉分院院士。
题记:包河是指包公祠所在的一段由原护城河拓宽的湖泊。少年时代我家离包河不远,便常去包河打鸟、钓鱼、踩藕或捉迷藏。今天因事经过那里,看到那些曾很熟悉现又略感陌生的景色,颇生感慨,就吟哦了这首诗。